5月5日,记者走进南陵县许镇镇文阁行政村新宅梁自然村,一幅和美乡村图景徐徐展开:3米宽的柏油路蜿蜒入村,孩童踩着滑板车玩耍嬉闹,老人们围坐在花圃旁闲话家常。 谁能想到,这条288名村民出行的“咽喉要道”,两年前还是一条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逼仄小巷,邻里之间因“一堵墙”“一寸地”引发的矛盾更是村民的“心头病”。 2022年底,新宅梁入选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名单,拓宽巷道的方案刚提出,就遭遇了“拦路虎”——原来的路基太窄,需沿途5户村民让出宅基地才能拓宽路面。 “自家地界凭啥让?”“别人没同意,凭啥我先让?”尽管村民期待修路,但一谈到“让地界”,却纷纷打起退堂鼓。面对困局,村党委召开会议,组建起一支由联户党员、老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矛盾调处”理事会。理事会3人一组,带着设计效果图挨家挨户“算账”:算的是“眼前一寸地”与“长远百步路”的得失账,讲的是“一家让一步,全村畅一路”的情理账。 老党员梁强发深谙“乡土逻辑”:“乡里乡亲重情面,既要讲政策,也要讲乡情。”理事会登门次日,村民梁瘦子就主动退让2米宅基地,其余4户紧随其后拆除杂物房。如今,“和梁巷”不仅从1米不到拓宽至足足3米,更成为村民以和为贵的“和美地标”。 村民梁三子和梁德培本为对门,但因寸地之争心存芥蒂。道路拓宽时,随着巷道中间的围墙拆除,梁三子家的直角院墙角正巧对着梁德培家大门,引发矛盾。眼看“一堵墙”要成“两家仇”,联户党员梁小喜迅速召集板凳议事会。老党员梁地江与梁强发灵光一现:“直角改圆弧,既方便又美观!”方案一出,两户欣然接受。如今,梁三子家的院墙转角处已经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点,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睦转角”。 “物理形态之变,实则是治理理念之变。”文阁村党委书记宋敏感慨,“过去工作靠‘压’,现在靠‘融’。”从“铁壁对峙”到“春风化雨”,党组织的引领与党员的巧思,让传统习俗与现代治理实现了同频共振。 新宅梁的治理密码,还藏在每户门前的“党员联户责任牌”上。牌虽小,却承载着“三公开”承诺:党员职责、服务承诺、联系方式一目了然。自然村的8名党员每人联系5户至10户,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民意收集员等“六大员”,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过去有事找干部,现在有事找党员!”村民梁大爷指着家门口的责任牌说。联户党员梁小喜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张家屋檐漏水、李家田界纠纷、王家医保代办……小事当场办,难事支部议,2023年以来,新宅梁累计化解矛盾23起,办成实事47件,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新宅梁的嬗变,是南陵县深化基层治理的缩影。文阁村党委试点推行党群户联体制度,通过“问、议、办、调、融”五步法,打造“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的和谐治理共同体。这套“党群户联体”机制,正是南陵县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通过构建“行政村—片区—小组—户”四级网格,全县147个村形成“党员上门问事、群众集体评事、支部领衔办事”的闭环,2024年累计化解矛盾477件,办实事7000余件。“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南陵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叶义文介绍。 宋敏指着荣获的“市级文明村镇”牌匾说:“党组织把方向,党员作表率,群众共参与,这就是新宅梁的‘和合之道’。”如今,南陵县正将“党群户联体”经验推向深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体系,让更多“和梁巷”“睦转角”在田野乡间生长。(范克龙 阮孟玥) |
贾啟后:七旬老人修路十余载 无私奉献甘做“守路人”2020年宝湖杯少年马术精英赛将于6月20日在青岛举行这项面向青少年骑手的马术赛事由青岛宝湖马术俱乐部主办,旨在为年轻骑手提供展示技艺的舞台比赛地点设在青岛市区,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马术爱好者同场竞技赛事组委会透露,本次比赛将设置多个组别,包括场地障碍赛和盛装舞步等项目,让不同水平的年轻骑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赛项目比赛期间还将举办马术文化展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优雅的运动据了解,参赛选手需提前完成报名手续,组委会将为优秀选手颁发奖杯和证书这项赛事不仅是一次竞技交流,更是推广马术运动、培养青少年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桐城:15对新人共襄集体婚礼 婚事新办传播文明新风2020年全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马术项目统一考试即将拉开帷幕巩财宏和谭国史获2020超级马术俱乐部联赛东莞站盛装舞步冠军